索引号 | 53040020191106674 | 文     号 |   |
来   源 | 玉溪网 | 公开日期 | 2019-12-03 |
前卫镇打造青铜文化产业特色品牌
在位于新河咀村的培兴铜艺坊内,工艺美术大师陆培兴打造的铜器制品琳琅满目。
初冬时节,记者循着“叮叮当当”的声音,走进了江川区前卫镇新河咀村,拜访正手拿小锤精心敲打着铜器制品的培兴铜艺坊坊主、工艺美术大师陆培兴。在他家陈列架上摆放的铜炊锅、铜锣锅、铜茶壶、铜炖罐等铜器制品琳琅满目,每一件作品都见证着江川青铜文化产业的发展。
“敲敲打打40多年,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啊!”今年57岁的陆培兴告诉记者,制铜技艺工序比较繁多,传统铜器制作技艺从选料到成品有20多道工序,因为辛苦,所以村里有些人就放弃了打铜。最近几年青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,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又多起来了。
而陆培兴正是出于对铜的热爱,自1988年从原来的乡镇企业退出后就创办了培兴铜艺坊,一路走来,他凭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件件铜器作品,获得了国际工艺美术大师、云岭首席技师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项殊荣。
“陆培兴和他的铜艺坊就是江川青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”前卫镇宣传委员张艳勤告诉记者,近年来,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,江川青铜文化产业实现迅速发展。前卫镇结合《云南文化产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《玉溪市“十三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和《江川区铜器产业六年发展规划(2015―2020)》,提出了建成“铜文化特色镇”的目标。目前,已培育云岭首席技师2人、云岭技能大师3人、云岭技能工匠7人、云南工艺美术大师3人、云南金属工艺大师2人、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4人。同时,后卫村被列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,渔村成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销售示范街区。
近年来,前卫镇加大文化产业整合力度,全力推进特色铜器产业发展,先后完成了新河咀村铜器文化惠民示范村项目改造、渔村铜文化特色街区改造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建设古滇铜街,把传统青铜文化与现代工艺相结合,进一步传承铜艺文化,助推青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。”张艳勤介绍,前卫镇的铜器制作已有600多年历史,全镇现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10户、小作坊近100户,形成了斑铜、仿古、电铸、大件铸造四大工艺,可生产云南斑铜、云南乌铜走银、仿古铜工艺品、旅游纪念品及铜炊具等160多个产品,并销往国内外。2018年,前卫镇铜器产业实现产值2.6亿元,已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品牌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产业。(玉溪日报记者 宋礼春 文/图)
相关阅读:
- 里山乡特色浆果采摘正当时 2025-05-16
- 包头文艺工作者在澄江开展特色文化旅居活动 2025-05-14
- 玉溪市司法局2025年乡镇(街道)法治文化阵地、村居(社区)法治宣传教育文化场所示范点、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-05-13
- “传统医药特色调理技能”入选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案例征集宣传推广活动 2025-05-09
- 九溪镇特色农业助力群众增收 2025-05-09
- “玉见情义·彩云市集”即将启幕 50家企业携特色商品参展 2025-04-25
- 特色风筝课深受学生喜爱 2025-04-23
- 特色风筝课深受学生喜爱 2025-04-23
- “减重门诊”发挥中医特色助力科学减重 2025-04-23
- 绿汁镇打造骑行爱好者梦想赛道 2025-04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