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引号 | 53040020251603028 | 文     号 |   |
来   源 | 玉溪网 | 公开日期 | 2025-05-22 |
玉带街道多举措打造综治中心建设样板
群众接待区,兼具群众等候和登记受理功能。
快速解决诉求,群众送来锦旗。(图片由玉带街道提供)
近年来,红塔区玉带街道积极响应全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部署,以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导向,通过“整合资源、闭环管理、科技赋能、网格治理、多元参与”五大举措,打造了集矛盾化解、平安建设、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综治中心建设新样板,实现了群众诉求“一地办结”,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“只进一扇门,一站全解决”
“过去,玉带街道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痛点。部门之间‘各自为战’,群众办事多头跑,矛盾纠纷调处周期长、易反复。”玉带街道平安法治办负责人孙金龙坦言。
针对部门之间的“物理隔离”、群众办事遭遇“踢皮球”现象,玉带街道构建了“1+1+2+N”组织体系,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、政法委员领衔综治中心,整合公安、司法、民政等部门力量,其中司法所、派出所常驻,其他部门按需参与,实现了资源有效统筹;建立职责清单和“日结、周研、月商、季报”工作机制,落实职责任务,实现群众诉求“只进一扇门,一站全解决”。
打破部门之间的“物理隔离”,让多部门联合化解矛盾纠纷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在调解某小区水费差额矛盾纠纷时,综治中心及时组织住建、司法、社区深入分析研判。业委会提出意见时,立即联动律师和社区积极应对;物业公司存在疑问时,则迅速协调住建部门进行解答。最终达成调解协议,让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。
全周期管理,全流程闭环
玉带街道推行“事前摸排预防、事中稳控调解、事后跟踪回访”全周期管理机制。构建网格员日常查、高频风险专项查、摄像头智能查的“三查联动”机制,精准预警征地拆迁、物业管理等领域风险。实施矛盾纠纷“高、中、低”等级分类管理,每周动态更新“不放心的人”“不放心的事”两张清单,确保“一人一策”“一事一办”。摒弃“调解完毕即止”的观念,重视对已调解矛盾纠纷的跟踪回访,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后续工作。通过全周期管理,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40%,重复上访率下降35%。
依托“云综治”系统,玉带街道实现矛盾纠纷“录入—分流—督办—反馈”全流程数字化闭环。过去需要半天完成的派单流程,如今通过平台“秒传即办”。综治中心实时跟踪化解进度,数字化督办机制压实各环节责任,群众通过手机端即可查询办理进度并参与评价,实现治理过程“全透明”。
社区网格员随访发现,马某因公租房政策调整无法续租情绪激动,协调未果后,通过“云综治”系统上报街道综治中心,街道协调住建部门第二天就解决其审批问题。
网格管理,多元力量协同发力
玉带街道将辖区划分为138个网格和548个微网格,构建了“街道—社区—网格”三级包保体系。通过整合网格长、网格员、业委会以及“三官一师”等多方力量,有效实现了“人在格中走,事在格中办”的管理目标。创新“专职+兼职”网格员队伍建设,玉成社区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招聘10名专职网格员,4个社区以集体经济补贴79名兼职网格员。
在玉带街道,治保会、调委会、平安志愿者、义务巡逻队、企事业单位内保组织五支队伍,构筑起群防群治的“铜墙铁壁”。治保会化身治安巡逻“主力军”,2024年排查风险隐患1025起;调委会引入法律顾问,年均化解纠纷995起;平安志愿者走街串巷,成为风险隐患的“流动哨”;义务巡逻队织密治安防控网;企事业单位内保组织当好内部安全“守门人”。多元力量协同发力,让辖区治安状况显著改善。截至2025年3月,街道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1.7%,治安案件同比下降7.4%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.8%。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治理”,玉带街道以机制破壁垒、以科技提效能、以网格强根基、以共治聚合力,用一张细密的基层治理网络,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直接面向基层、统筹解决问题、联系服务群众、有效化解矛盾的一线实战平台。这里既是矛盾化解的“终点站”,更是民心凝聚的“加油站”,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借鉴样本。
相关阅读:
- 玉溪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025年节能检测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 2025-05-21
- 多部门协同发力 城市更新按下“加速键” 2025-05-21
- 全市共青团系统多举措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2025-05-21
- 我市采取“一盘三盯”系列举措推动林草产业发展 2025-05-21
- 玉带街道举办企业座谈会 2025-05-21
- 城市更新“路线图”明确 完善城市更新顶层设计 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 2025-05-19
- “多跑几个国家,多签几笔订单”(经济新方位·外贸一线见闻) 2025-05-19